淮钢特钢:节能增效“四两拨千斤”
淮安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编者按 工业强则经济强,工业兴则城市兴。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,我市工业企业坚定信心不动摇,攻坚克难勇担当,加快技术改造,推进装备提档,在不断创新创优中闯出转型升级之路,成为淮安经济逆势企稳的中流砥柱和跨越崛起的重要支撑。即日起,本报推出《实干攻坚,创新攀高——来自工业企业克难奋进的报道》专栏,介绍淮安工业企业先进典型。
淮钢特钢公司在钢铁行业整体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,外抓市场拓展、经营创效,内抓节能降本、提质增效,实现产销率100%,5月份月度考评会通报显示,淮钢吨钢电耗下降至368.86kwh,实现今年以来吨钢电耗“五连降”。记者获悉,目前淮钢的用电量仍在持续下降,用更低成本的杠杆撬动了企业更高效益。
技术改造,牢牢摁住“电老虎”
采用节电新技术,推进节电技术改造,是提高用电效率的根本保证。电机、水泵一向是淮钢的耗电大头,被戏称为“电老虎”,为有效摁住“电老虎”,淮钢加大投入,先后实施了电机、水泵系统节能改造等一系列节电技术改造,年节约用电近19000万kWh,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效益。
走进淮钢泵站,上百台整齐横列的水泵,如一条条“卧龙”发出隆隆巨响。淮钢设备能源处工程师杨长举告诉记者,为提高水泵能效,2012年来,淮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,总投资6000万元对110台水泵进行节能改造,全年节电量达到4500万kWh。
与此同时,淮钢还通过对全公司重点耗电设备进行能效测试,对56台套电机系统进行变频节能改造,年节电1.2亿kWh。为全面提升电机等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,淮钢对照国家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目录,淘汰更换了近500台套电机、变压器等机电设备,每年节约用电500万kWh。此外,还利用冷却塔回水余压、使用节能灯具、实施以汽代电等,全年共节约用电1720万kWh。
工艺改进,变身节能“钢铁侠”
走进电炉车间,只见一个巨大的钢包将滚热的铁水倾倒进上千摄氏度的高温电炉,四处飞溅的钢花如太阳爆发的耀斑。淮钢电炉车间电炉工段副段长王超亚介绍,电炉虽名为“电炉”,其实已不用电了。去年10月,在70吨超高功率电炉成功实施铁水热装的基础上,淮钢电炉实施转炉化,以氧气代电力,实现“零电耗”冶炼,年节约用电8000万kWh,刨除氧气消耗,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5500万元。
改进工艺,降低能源消耗,是淮钢一大“绝招”。除电炉转炉化外,淮钢烧结球团厂还积极探索利用无烟煤代替部分焦屑,优化配料结构,控制点火温度,控制烧结机上料层厚度和废气温度及机速,降低燃料消耗,提高烧结余热发电水平。炼铁厂坚持“以稳产促高产,以顺行促降耗”的操作理念,优化送风工艺,努力提高风温,创新布料方式,炼铁能耗显著下降。炼钢改进 RH炉烘烤及切割工艺,外购天然气每月下降20多万立方。
管理跟进,吹响节能“集结号”
“节能不是权宜之计,而是一项系统工程,”淮钢相关负责人表示,为应对钢铁行业新形势,近年来,淮钢持续深入开展好全流程、全方位降本节支、创新挖潜增效活动,节能号角在淮钢上下各个“角落”发出回响。
近年来,淮钢开展能源管理体系注册认证,通过完善能源管理程序,识别能源变量、主要能源使用、能源绩效参数、重点用能设备等,落实能耗控制措施及改进方案,推进能源管理精细化、系统化、科学化,成为首批通过“钢铁行业规范企业”认定的企业,并顺利通过能源管理体系注册认证。焦化厂、烧结球团厂、炼钢厂、设备能源处、储运处等部门全员行动,通过技改节能、工艺节能、管理节能,使得企业用电量持续下降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淮钢先后两次荣获“江苏省节能先进单位”,连年被评为“淮安市节能示范企业”,淮钢的“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建设”获全国现代化管理创新二等奖、“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”获江苏省管理创新一等奖。
记者手记 炎炎夏日,淮钢电炉车间,外面是36℃热浪,里面是1000℃炉火,穿着厚厚外套的工人顶着酷热在这里默默挥洒汗水,在他们身上似乎读懂了淮钢精神的真正内蕴:“钢的意志、铁的纪律、火的热情”。
近年来,宏观经济下滑、终端需求萎缩、同质化竞争加剧、环保压力加大,钢铁行业的“寒冬”步步紧逼,但淮钢并没有退缩,而是狠抓节能降耗、技改升级、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质量,积极探索节能降本路径,以最低的成本换来更高的效益,四两拨千斤,增强了行业竞争力,为自己燃起了抵御“寒冬”的熊熊“烈火”。
随机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