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翻译公司 淮安翻译公司 扬州翻译公司
123

淮安区惠民攻坚工程拉升民生幸福指数

淮安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
  7月26日,从外地务工返乡的淮安区宋集村村民谷少平一进家门,拧开自来水龙头,接水、烧水,他要亲眼看看经过“更新换代”的自来水管网,烧出的水还有没有水垢。30多分钟后,他兴奋地掏出手机,向远在广州打工的妻子报喜:“区里统一换的新管网刚刚才试过,一点水垢没有……”

农村自来水管网改造是淮安区保障城乡饮水安全的重要举措,也是该区今年投入16亿元实施惠民攻坚工程、兴办十大类民生实事的重点板块之一,受益群众覆盖全区25个乡镇,目前已达12万余人。

统计显示,今年上半年,该区惠民攻坚工程涉及的34个子项目,除个别项目外大都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。这些项目的推进,进一步拉升了该区民生幸福指数。

看病“腰杆硬”,养老“乐无忧”

“要不是党委政府关心,好不容易奔得的小康,一场大病就能全泡汤,”淮安区建淮乡陈华村村民孙强告诉记者,今年初其老伴因脑溢血住院,前后累计花了将近13万元,得益于区里的新农合、大病保险,自己最后只承担了3万元。

为进一步巩固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,今年以来,淮安区进一步完善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信息结算平台和“一站式”救助机制。截至今年6月,该区已累计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791人次,救助金额559万元。

病有所医,老有所养。在淮安区淮城镇闸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记者看到,今年76岁的社区居民张建国正与几个老伙计喝茶聊天,老人们说:“在这里比在自己家里还舒坦。早上消消停停过来,打打牌、看看报、说说家长里短,中午10块钱管顿饭,一直玩到见天黑,一点不觉得无聊。”不仅如此,今年6月,淮安区投入100万元实施的养老服务工程正式运行,老人们只要通过电话预约,就可享受到养老机构提供的护理、助医、助洁等居家服务。

7月1日起,淮安区投入900万元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,城市低保由每人每月490元提高到520元,农村低保由370元提高到400元。另悉,该区还投入1968万元用于增发城乡老人的基础养老金,受益总人数达16.4万人。

鼓起“钱袋子”,靓了“村样子”

在淮安区实施的惠民攻坚工程中,“惠农”是一个关键词,车桥镇丰年村村民王明志就是成千上万户受益农民中的一员。“今年小麦卖了1万多元,良种、土地等各种补贴收入了1000多元。去年我买了台电冰箱,因为有补贴才花了1800元,”采访中,王明志给记者算起了政府惠农政策给自己带来的实惠。他还告诉记者,他准备再买辆面包车,农闲可以做点小生意。

惠民攻坚鼓起了农民的“钱袋子”,也靓了“村样子”。今年以来,淮安区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工程,对全区24个农村乡镇、30个村的生活污水、生活垃圾进行专项治理,启动农村区域供水工程。截至目前,全区已铺设二级管网90公里、三级管网5270公里,完成投资2.2亿元,进度位居全市之首。

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,该区围绕文化服务提升工程,为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,为乡镇图书馆和农家书屋配送图书2万册,送电影1632场、演出72场、展览6场。

告别“棚户区”,住进“幸福楼”

从不到60平方米的瓦房,搬进80多平方米的楼房已经一个多月,淮安区居民王秀兰依然觉得跟“做梦”一样。“以前一家四口挤在一块,一到夏天都往商场钻,蹭空调,不想回家。现如今不但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新房,生活还特别方便,出门就有菜场、广场……”

王秀兰的乐居生活,得益于淮安区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工程。今年以来,该区投入1400万元对全区2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,改造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;投入10.3亿元用于棚户区危房拆迁安置,累计新建配套安置住房3600套。截至目前,21个安置小区已开工,其中,御庭园一期东区、都市花园二期等小区已竣工交付,共有2263户居民喜迁新居,安置到位。(记者 杜勇清 通讯员 于行行)



分享到:


热门城市:
区县翻译 :

在线客服

QQ客服一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二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三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