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翻译公司 淮安翻译公司 扬州翻译公司
123

淮安区:文化热潮涌动 产业风生水起

淮安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
 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,随着启动球的转动,“吴承恩长篇小说奖”这一全国性的专业文学奖项正式“出炉”;室外天寒地冻,“情满淮安”第300场文艺巡演现场却是欢声如潮,热浪滚滚……这一组淮安区文化的特写镜头折射出该区文化强区步伐的铿锵足音。

6000多年文明史、2100年建城史和漕运之都的枢纽地位赋予淮安区丰厚的文化宝藏。如何保持地方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?淮安区文化用生动的实践作出了回答。

擦亮金字名片

这个冬季,淮安区文化好戏连台,精彩纷呈。12月2日,原创大型淮剧《半副对联》在淮安大剧院对外首演,赢得一波又一波的掌声。“这部戏得到广大戏迷的认可,为我们角逐明年的省淮剧艺术节增添了信心。”该剧编剧吉凤山说。

12月7日,仇桥杂技的领军人严向前正带领杂技演员在淮安大剧院紧张的彩排,备战10天后的专场演出。历史悠久的仇桥杂技常年在全国各地巡演,每年表演近万场次,《窜地圈》、《浪桥飞人》等一大批节目在全国和省、市艺术汇演大赛中获奖。近年来,仇桥杂技更是走出国门,到缅甸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演出获赞誉不绝。以精品打响品牌,《半副对联》、仇桥杂技是典范,也是缩影。农民画家潘宇三次荣获全国大赛金奖,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五届蝉联江苏省农民美术大赛第一的画家,其画作《晨韵》入展中国农民画精品赴联合国总部大展,而其身后的农民画创作团队先后有1200多幅作品参加了国内外绘画展览和国际文化交流,有110多幅在省级、全国和国际上获得奖项,有40多幅被国内外知名美术馆、博物馆收藏。此外,还有美术、书法、摄影、舞蹈、小戏小品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在国家、省、市大赛中斩金夺银。

打造一乡一品

“我站在湖岸边望啊,将我郎儿等;湖面风儿吹,小船浪里行……”11月28日,在南闸民歌《西凉月》的歌曲声中,“情满淮安”文艺巡演拉开了帷幕。该活动自 2009 年启动以来,累计演出已逾300场,城乡观众达10多万。

淮安区群众文化活动历来活跃,拥有杂技、民歌、剪纸、农民画等一批特色文化乡镇。另外,泾口高跷、流均舞狮、平桥舞龙、席桥花船、季桥诗歌、博里诗词等一批乡镇特色文化项目异彩纷呈。

“一乡一品”工程的推进,使得该区逐步构建起区有龙头、镇有特色、村(居)有亮点的文化发展大格局。曾绝迹了半个世纪的民间古曲——“十番锣鼓”被重新发掘整理编排出《金盘捞月》、《咏花》等一批古曲曲目,通过多次公演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。富有白马湖畔水乡韵味的民歌对唱、赛唱,融民间踩高跷技术和现代舞蹈手法于一体的泾口“高跷扑蝶”表演等都已成为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“文化大餐”,为老百姓营造了有认同感、归属感的精神家园。

释放产业精彩

随着元旦开园之日临近,萧湖景区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。与萧湖景区相邻的估衣街上,淮点三绝、烙铁画、李记豆腐脑、陶艺互动馆等一大批特色店铺中高朋满座,20多家非遗项目落户河下,令游客大开眼界,连喊有趣有味。

注入文化灵魂的旅游线路,才有说头、有玩头、有看头。近年来,该区实施了河下古镇、萧湖“三园一庄”古典园林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,与主打休闲文化的盐晶堡一起构成了“一堡、一湖、一古镇”文旅新格局,引领着淮安区旅游提档升级。1-10月,该区共接待游客534.87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.5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5.12%和8.06%。

今年,该区推出了一系列“大动作”为文化产业发展提速:区里制定相关政策将文化产业指标纳入到科学发展目标考核中,同时把文化产业招商纳入全区重点招商任务。在这一“杠杆”的撬动下,一批投资过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纷至沓来,淮安区文化产业“好声音”不断:成立了博里农民画发展有限公司和仇桥杂技协会;打造全国文教用品产业基地,目前已拥有教学具企业186家,从业人员1.2万;建成了河下古镇非遗文化产业园;总投资12亿元的盐晶堡旅游度假区项目蓄势待发;新成立的新华日报资产管理公司将第一笔20亿元的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投放淮安区;河下古镇影视基地、茶巷360行风情街、婚庆园等项目则将古城文脉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,变文旅之城为流金之地。

“淮安区将以建成苏北地区最具特色、独具魅力的文化产业新高地为目标,以“文化+”模式为指引,激发全区文化产业释放新活力,”淮安区委书记徐子佳说。(记 者 王正道 通讯员 刘洪成 朱天羽)



分享到:


热门城市:
区县翻译 :

在线客服

QQ客服一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二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三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