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翻译公司 淮安翻译公司 扬州翻译公司
123

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发力

淮安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所有者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
“现在跑审批真的轻松多了,直接推动我们企业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投产的速度。”孙银江是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专职 “跑审批”的人员,多年跑下来,他感触颇多。


近年来,我市按照“大道至简”的要求,以法治引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常态,用政府权力“减法”换取市场活力“加法”,着力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机制创新,着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,在推进简政放权、宽进严管、优化服务方面取得重要突破,我市审改工作步入良性轨道。


蹄急步稳,当好简政放权改革“先锋官”


5张清单、1个平台、7项配套举措……近年来,我市把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作为“先手棋”,推出一系列“组合拳”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要求,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,大众创业信心满满,改革成效明显。


市县行政审批项目实现动态管理。2014年,我市依法对市政府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和行政服务项目进行全面清理,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,行政许可事项平均承诺时限4.19个工作日,比法定时限压缩80.34%。2015年9月,我市承接省政府下放行政审批项目52项,其中下放县区7项。今年3月我市又承接省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4项。


市县政府清单制度体系初步形成。市县区行政审批事项、政府行政权力和部门职责、政府专项资金管理、行政事业性收费、投资项目等5张清单全部编制完成,公开亮权接受社会监督。“按单用权、按图行权”,让公权力得到有效监督,增强社会群众的满意度。


市县政务服务平台高效运行。全面推行“三集中三到位”,实现“大厅之外无审批”。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,智能化的网上审批系统,规范化的审批标准和权力的阳光运行,受到群众好评和国务院督导组赞誉。全市8个县区政务办、政务服务中心整合成立,成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39个、村社便民服务站485个。


“一照一码”商事制度改革顺利完成。目前,全市共发放“一照一码”营业执照3749份,其中新设企业2184户,同比增长53%。办结时限缩减为3个工作日以内,其中当场办结率超过60%,外资企业网上登记占比超过90%。


与此同时,我市在全省率先形成了“1+7”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框架,有效推动政府部门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。


亮点凸显,种好审改工作创新“试验田”


今年以来,我市围绕群众需求,主动创新,勇于尝试,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、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、市场综合监管、政府部分职能向社会转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,审改工作亮点频现。


75个审批科室、235名审批人员、53枚审批专用章,精简为4个业务审批科室、39名审批人员、1枚审批专用章,在盱眙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中,23个部门行使的171项行政审批职能由新成立的行政审批局承担,实现了“一枚公章管审批”,同时按照“车间流水线”方式开展审批,办理时限压缩70%。一年来共办结各类审批事项23425件,向监管部门推送审批信息10951条,反馈100%,形成了“一个部门管审批、职能部门管监管”的审管分离并相互制衡的基层政府治理模式,实现了审批流程的优化再造,推动了行政审批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质变,受到国务院调研组和省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评估组高度肯定,认为可以推广。


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实现政府“转身”、“瘦身”。我市先后出台系列文件,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,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,将政府管不好也管不了的部分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承担,同时深入推进行会商会与行政机关“五脱钩”工作,增强社会组织承接能力。目前,首批50项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事项目录中的32项实现了转移。


为解决企业投资项目审批过程中“一长四多”的问题,我市将前期审批、土地出让、规划设计、工程施工、竣工验收等纳入投资建设项目“四联合”工作,建立统一受理、联合评审、统一反馈的 “四联合”工作机制,大幅压缩办理时间,提升了审批效率。(记者 叶列 通讯员 王程远)



分享到:


热门城市:
区县翻译 :

在线客服

QQ客服一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二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三
在线咨询